「喜歡全程使用閃燈,精緻的照片」
我的拍攝風格會以自然光為主,在光線嚴重不足時,才使用閃燈輔助。這樣的目的在還原更多真實的氛圍,其實許多人會誤解,認為不使用閃燈是偷懶的做法,事實上使用更多的自然光拍攝,必須建立在累積的大量經驗後,能夠更快速辨別環境光線,在最適當的時機下按快門,同時因為環境的光線變化,再後製上其實也是比較辛苦的。
使用自然光拍攝,除了更能夠呈現當下真實的氛圍外,由於不需要燈手的配合,可以更快速的反應並且拍下「決定性的瞬間」。
我講究的是那些重要的瞬間,還有當下真實的氛圍。用大量閃燈拍攝的婚宴很好,很精緻,但很多時候破壞了現場的感覺,對我而言少了些「味道」,所以我只在必要的時候使用閃燈輔助,大多數的時間會以自然光為主。
「無法接受黑白影像」
在我的作品中,大概會有 10~15% 左右的黑白影像。黑白的影像並不是單純的把一張彩色的照片轉成黑白那麼單純,在適當的光影下,透過單純的黑與白來呈現光與影,能夠表達更加精準並且強烈的情緒。
一本婚禮紀錄的作品,就像一齣電影應該要有情緒的起伏,我擅長透過黑白的影像來強化某一個需要被刻劃的瞬間,如果移除,會讓整本作品頓然失色。
我的偶像 Jeff ascough 樹立了這幾十年來婚禮紀錄上的經典,一幅幅讓人印象深刻的瞬間,透過黑白畫面的呈現,讓當下的時空凝結至今。我也希望可以拍出那樣讓我感動的影像,我必須在我的作品中適度的添加黑白的畫面,如果有需要我會毫不吝嗇地使用。
作品中大約會有 10~15% 的畫面為黑白呈現(合照不會有黑白的影像),在預約我拍攝之前,請務必了解這一點。
「只需要可以“按快門”的 Cameraman」
我認為好的婚禮紀錄攝影師,除了要忠實呈現當天所見到的事物,更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有自己的敘事觀點。
由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婚禮是一件有趣的事情,雖然事前我們會預先從新人口中知道哪些賓客可能特別重要一些,但大多數的親疏遠近都可以透過當天的表情、反應、互動中得知。
一早在新娘房,推開門的瞬間,新娘面對每個人的表情是最真實的計量表,我認為婚禮攝影師除了在拍攝的技術上需要精進外,對於人物關係的掌握、細節的觀察,也都是相當重要的。
運用不同的構圖連結整天的故事,比起單純利用單一角度只是不斷的「紀錄」當下的一切,我認為才是一個攝影師在美感與經驗累積上,應該要交付給客人的內容。
無論在歐美,或是離我們比較近的日本,都把操作相機的人跟攝影師做出了區分。
"Cameraman" 與 "Photographer" 在中文翻譯下都是攝影師,但前者指的是會使用相機,甚至靠著熟練使用相機可以收費的工作者,後者才是所謂的「攝影師」。攝影師除了熟練地按下快門外,還需要思考每一幅畫面所代表的意義,以及如何傳達自身的想法。
我是一位「攝影師」,如果你需要的只是單純紀錄的 Cameraman,可能無法在我這裡找到適合你的服務。
「喜歡華麗的成品與贈品」
回到最終,對於一位攝影師來說,所交付的成品最重的就是當天拍攝的結果。而對於熱愛實體書的我,會隨著婚禮紀錄的拍攝附上一本相本,這本相本會著重在我對於婚宴當天內容的刻畫,對我而言這是要交給新人最重要的東西。
從 2017 年下半年開始,我全面升級了我使用的攝影器材,同時配合著現在新人家中影像設備的提升,交付的檔案也由過去會經過壓縮得較小尺寸,改成了可以符合 4k 螢幕以上的完整尺寸。
由於一下子擴展了檔案尺寸,過去使用的光碟、隨身碟等檔案交付形式已經不敷使用,而當我回頭看過去為了包裝產生的廢料,認為我不應該再產出更多不必要的垃圾,於是從 2018 年起,電子檔案一律改成線上交件,我有獨立付費的網路相本空間,可以提供新人隨時下載、瀏覽,並且不會展示在官網上,是獨立的空間。
於此,目前的成品除了線上的相本外,就是一本實體的寫真書,沒有其他額外的東西,直球決勝。
「想要可以兼主持人帶動氣氛的攝影師」
由於從事婚禮紀錄多年,對於婚禮上的儀式流程都非常熟悉,如果新人在儀式過程中忘記了流程,我都可以隨時協助,或是給專業上的建議。
但如果長輩需要攝影師可以協助大聲的朗誦四句聯,或是希望整個流程都在擺好動作的情況下拍攝,就超出了我能夠正常工作的狀況。
我擅長的拍攝方式是用捕捉的方式,利用我的觀點來拍攝婚禮上真實的瞬間,如果每個點都要用安排的,我沒有辦法交出符合我自己要求的作品。
事前討論流程,或是當天儀式開始之前,我都很樂意提供各種建議跟想法,但在拍攝的當下需要攝影師一邊拍攝一邊帶動唱,就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。
Comments